麻花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气运攻略[穿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0

分卷阅读350

    道这郝家兄妹是大善之人。

    这些流民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来了不少人聚集在郝家门口,郝詹见那么多人一时间无法,只能喊郝眉进屋喊言蹊。

    言蹊脚下步子加快,郝眉紧跟在她身后,就连屋内的赫连昌也听到了声音跟着她一起出了门。

    到门口的时候,郝詹站在紧闭的屋门前皱着眉,听到了脚步声抬头望去。

    见言蹊终于是来了,郝詹原本冷着的脸微微缓和,不由松了口气。

    “怎么回事?”言蹊问道。

    “这不知哪里来的流民在门口不走了。”郝眉埋怨道,“这可怎么办啊,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走。”

    言蹊看向郝詹,郝詹点点头,表明郝眉说的是对的。

    言蹊皱眉,“这群流民约莫多少人,何时来的?”

    郝詹略微思索后道,“约莫十来人,辰时来的。”

    “这十来人中可有老弱病幼?”

    郝詹不解言蹊为何这么问,却也如实答道,“三老三幼。”

    郝眉忍不住好奇,“言jiejie,你问这个干嘛?”

    言蹊叹了口气,解释道,“十多个人的流民群中有三老三幼,力所能及之处,我们能帮便帮。”

    话说道一半,言蹊语气微沉,“只是这个门,却是千万不能开。”

    在郝眉还一脸迷茫的时候,赫连昌不动声色地瞥了言蹊一眼,他不曾想到,这山野农妇竟然有如此见地。

    郝眉见除了她之外的人都一脸了然,更是急了,“为什么要帮又不能开门啊?”

    “这流民目前只有十多人。”言蹊道,“可谁知道到这京郊附近的流民有多少,我们今天开门容入这十多个流民,谁知道会不有有二十个三十个甚至几百个流民来这里求助?”

    “这个门,一旦打开了便再也关不上了。”

    言蹊是为郝家兄妹打算,她暗地里支援的那笔钱,总归是来路不明,她的身份不能曝光,那郝家兄妹便是摆在明面上的人,若是深究起来可就麻烦了。

    郝眉这才恍然,道理很简单,只是当局者迷,若是没有旁人点破她自己很难想到这一层。

    “那……现在怎么办啊?”

    言蹊沉吟片刻,对好郝詹说,“郝大哥,你去将那流民的来历打听清楚,等打听清楚了,等过个一日,你再花钱雇两个人在不远的地方给流民施粥,门口的人便会自行离去。”

    “言jiejie,为何要过一日?”

    言蹊扫了眼在场的人,“我们这里的人无论谁出面都不合适,赶人的话不好说,便只能让他们在门口等上个一两日,自然会知道我们的态度。”

    言蹊伸手抵住脸,“这招大概叫做,隔山打牛?”

    此话一出,原本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松,郝眉更是夸张的大笑起来,“言jiejie,隔山打牛哪里是这样用的哈!”

    言蹊也笑道,“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要细致处理妥当。”

    说完言蹊的目光转向一旁的门扉,似乎能透过这薄薄的门板看到外面,“这大夏朝的皇帝,可不好做。”

    赫连昌一震,目光紧盯着言蹊,语气似真诚的好奇,“何出此言?”

    言蹊没有看他,径自走回屋内,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给自己倒了杯茶水,还问了赫连昌要不要也来一杯。

    赫连昌哪里还有心情喝茶,只言蹊的话说了一半,剩下的一般却半遮半掩,格外撩人。

    见赫连昌不要,言蹊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这才在赫连昌望眼欲穿的眼神中缓缓开口。

    “流民的产生无外乎天灾**。”言蹊来了京城之后消息灵通了不少,“先说**,北方的胡族一直虎视眈眈,虽目前没有轻举妄动,可是这一战迟早还是要来的。”

    “若是战事一起,受苦的那边城的百姓,虽说安土重迁,可命都保不住了哪里还管得那么多?”

    言蹊喝了口茶,继续道,“紧接着便是天灾,听闻南边今年雨水多洪涝灾不断,这些人估计就是从那边过来的。”

    “这前有狼后有虎的,新帝若是没有作为,这皇位你说还能不能坐稳?”

    赫连昌听得一脸沉色,紧声问道,“那新帝该如何才好?”

    他本来就是半路出家的皇帝,加上越人的文化底蕴向来不如汉人深厚,他也是入主了中原之后,这才察觉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浅薄,也更加感叹,原本大周皇帝该多么作死才能把一个好好的国家玩成这幅风雨飘摇的模样。

    言蹊放下茶杯,看了他一眼,“你这么紧张干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皇帝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赫连昌赶紧调整好表情,又是那样一副老实忠厚的模样,笑嘻嘻地看着她,“我没读过多少书,你比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说的好听。”

    赫连昌说着还傻笑着挠了挠头。

    言蹊被他这傻言傻语逗乐了,原本冷若高上雪莲的脸上吐露芳蕊,露出一排整齐漂亮的小白牙。

    赫连昌一晃神,不常笑的人忽然一笑的杀伤力太大。

    言蹊没有发现赫连昌的晃神,想了想,伸出手问道,“这是什么?”

    “手?”赫连昌回答道。

    “对。”言蹊点点头,“手有正反两面,解决这流民问题总而言之也就只有两种办法,安抚和镇压。”

    因为担心阿昌长于山野没有上过私塾,所以言蹊的话尽量讲得十分通俗易懂。

    “若朝廷愿意采取些急救措施,顺应民心安抚百姓倒也能收到一定成效。”

    “只是,若一味的安抚的话却也不是长久之计,安抚流民之后的长期安置的系列政策要紧跟上,否则的话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赫连昌听得入迷,城外聚集了一批流民他不是不知道,一来数目不多,二来他也没有想到好的应对之策,便暂时搁置在一旁。

    直到不久前才得知京郊外的流民越来越多,京城的城门加紧守卫,防的就是这些日益渐多的流民。

    如今言蹊的一番话,醍醐灌顶般给了他一个清晰可行的大方向,至少不再像之前那样毫无头绪。

    若是行军打仗他可以说以一敌百,可论起治理一个国家,他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赫连昌看向言蹊的眼神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