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有先帝聊天群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6

分卷阅读146

    元菱:“第三十六页,看幸园灯会。”

    幸园是京城一处著名的皇家园林,何元菱听说过,但并没有去过,偶尔太后会去小憩数日,在那里遍邀京城贵胄女眷,赏赏花、游游园。

    只是不知道,早在圣靖那一朝,幸园就已经如此有名有姓。

    依着秦栩君的指点,何元菱翻开实录,顺利找到第三十六页,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何元菱就笑了。

    原来靖圣祖的惊天雄才,在他还不满二十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

    那一年,靖圣祖名义上已经亲政三年,但实际的朝廷控制权却并不在自己手上,一帮重臣借着先帝托孤的名义,把持朝政,架空皇帝,也是玩得遛遛的。

    某日,圣祖皇帝在某事件上再次与内阁意见相左,他预感到朝中必定会有潮水般的弹劾奏折到来,便想了个主意,假称自己要与民同乐,开放幸园,挑选两百名京城百姓与自己一同赏灯。

    并指定京城衙门经办。

    内阁当即就有点晕。从来把持朝政者,就算党羽遍布朝纲,也难以面面俱到。更何况官员大多数是读书人出身,讲究个风骨。越是权臣势大,就越会有反骨之士。

    这些反骨之士,也是各有来历。

    有些是真的心怀拯救天下的梦想,后世称之“义士”;有些是天性逆反,后世称之“杠精”;还有些则是博个青史留名,后世称之“政治投机分子”。

    但不管这些反骨之士是出于什么目的,有他们的存在,权臣就无法做到一手遮天。

    恰好,京城衙门,就是圣祖朝权臣,遮得不太全面的地方。

    京城衙门有几位官职不大不小的官吏,早就看不惯权臣们安插党羽却不善待自己的行为。得了亏待的人,极容易反骨。他们在筹备灯会时,向皇帝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选出来的两百位京城百姓,颇有几位京城衙门的暗探。

    灯会热闹非凡、很有皇家气派,但真正在历史上值得记上一笔的,却不是灯会本身。

    灯会结束后不久,京城突然出现坊间小报,痛诉权臣及其党羽十宗罪名。

    抖露不少阴私之事。

    此时正值权臣组织党羽们对皇帝轮番攻击、拼命扼制帝权之事,小报一出,顿时打乱了他们的阵脚。

    毕竟这小报也实在太阴损了,写的那都叫个什么呀。

    某某官员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偷看皇帝起居、居心叵测;某某官员的小妾明明是青.楼女子,却摇身一变入了良籍,害死府中嫡女;某某官员私通敌国收取大量不义之财,在老家的宅子几乎占了半个镇;某某官员是京城最大赌博集团的幕后黑手……

    甚至还有某某官员表面一身正气,其实和京中某花魁颠鸾倒凤;某某官员靠自己的富商岳家一路打点才有今日地位,实属软饭硬吃;某某官员每天夜起十几次,肾虚得厉害。

    反正,半真半假、虚虚实实,内容极为劲爆,甚至略带猥琐。

    说实话,朝廷不是没有工作邸报,可谁看啊。太一本正经了。这种小报才极具流传性、才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啊。

    一时间京城传得沸沸扬扬,那位传言肾虚的官员最倒霉,他还是权臣集团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平常出街很有排场,加上中年英俊、一表人才,也很享受老百姓围观崇拜的氛围。

    但小报一出,情势立变。再出街,老百姓们都争相观看,还敲锣打鼓大喊:“肾虚大人来啦,肾虚大人好大的排场啊!”

    更过分的,“肾虚大人”的府上开始出现络绎不绝的自荐者,纷纷表示自己有祖传秘方,专治肾虚。

    “肾虚大人”百口莫辩,又面子丢尽。某一天情绪没控制好,气急败坏之下,对一位江湖游医一阵拳打脚踢,然后逐出门去。

    说来也算他倒霉,那江湖游医回到住处没几天,竟然死了。

    一调查,哎呀,是被“肾虚大人”打死了。

    得,当官,肾不肾虚其实影响不了前途,但打死良民、还是亲自动手,这搁谁身上都是很大的污点。

    最后,“肾虚大人”入了牢。牢里不见天日、阴湿寒冷,等他的同伙费尽心机将他救出来,“肾虚大人”真的肾虚了,虚到已经下不了床,别说政治生涯就此结束,和家中小妾女眷们的感情也就此到头。

    权臣集团忙于抓小报,自然就不能全力攻击皇帝,一个不留

    神,被皇帝挖了墙角。

    挖了墙角的集团,土崩瓦解的速度是灾难性的。

    没多久,首席辅政大臣出了一件天大的丑闻。喝醉之后轻薄良家妇女,被人家夫君抓了个现行,一口咬死,苦苦相告。花钱私了还不要,声称“哪里轻薄割哪里”。

    焦头烂额啊!

    尤其关键的,这位首辅向来德高望重的形象毁于一旦,朝中之人纷纷侧目。

    后来首辅被抄家,抄出远超国库的巨额家产,判斩立决,全家流放。行刑前夜,一女子声称是“旧识”,到狱中探望他。

    首辅一看,果然旧识,这不正是自己稀里糊涂“轻薄”了的那位良家妇女?

    呸,什么良家妇女,其实是赎了身的青.楼女。

    首辅这才清醒过来,一直以为自己将皇帝吃得死死的,却没想到,原来是皇帝将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总算,在见阎王前的最后一天,皇帝突发“善心”,将真相告诉他,让他在被砍头前,先怄死。

    这就是一场由灯会引发的夺权。最终迎来了大靖朝最繁盛的三十年。

    何元菱合上书册,百感交集。

    赞叹于靖圣祖的谋略,又感叹在这朝斗权谋中,少不得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没有哪个皇帝的江山,是在一派详和中、高尚地坐稳的。

    “皇上也打算利用民间的力量?”何元菱问。

    秦栩君却道:“这些阁臣,史书都比朕熟。这幸园灯会,他们比朕清楚多了,自然不宜盲目效仿。但借力打力,倒不失为一个法子。”

    何元菱心中一动,想起靖圣祖说过,要扶持聂闻中的那番动机。

    “聂大人还不能这么快信任,有待观察。”何元菱提醒。

    秦栩君点点头:“说的是。明日早朝必定又是硬仗,时间紧迫,聂闻中一时还用不上。但圣祖帝用的‘传言’这招,却甚妙,不如咱们先抛点信息出去……”

    ***

    一个黑影,隐在夜色之中,悄然潜入太师府。

    程博简在一间极小的密室等着,从这黑衣人手中接过一张小纸条。展开一看,程博简顿时脸色阴沉。

    “确切?”程博简低声问。

    黑衣人道:“太后动用‘天鸽’急传,确凿无误。”

    “没想到皇帝手里竟然有先帝的密诏。

    竟一点儿风声都没有透露。”程博简自言自语,又觉得还是蹊跷。

    弘晖帝身边,从小算得上得用的,无非仁秀而已。但仁秀一直被盯得极紧,又是个极为胆小之人,若他手里握有先帝的密诏,早就露出了端倪。

    先帝驾崩时,弘晖皇帝才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在满是眼线的皇宫里,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