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我有先帝聊天群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1

分卷阅读41

    有听说。

    程博简冷笑:“耳坊成立不过八年,区区数十人,比你们这些重臣还管用。你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反省,到底当的什么差?”

    又是徐瑞,今天大概是吃了豹子胆,众臣都不敢说

    话,偏他敢。

    “虽私下活动不妥,但皇上已经年满十八,再不亲政,也实在说不过去了。”

    屋子里一片死寂,众臣死盯着徐瑞,半晌,终于大学士邬思明低声道:“徐尚书所言,亦不无道理……”说罢,紧张地望着程博简,额上已冒出了汗珠。

    出人意料,程博简没有生气。他负手,在案边缓缓踱了数步,发出深深的叹息。

    “你们以为,我把着权柄不肯放,是吗?”

    谁敢说“是”,要么不想活了。

    程博简伸手,轻轻地捋着自己精心修护的美髯,痛心疾首:“诸位还记得我大靖高祖皇帝,自幼体弱,又生性好强,登基数年,便因劳累过度而驾崩。我岂不知外头传言,都说我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可是我想这样吗?我是怕悲剧重演!”

    他一脸悲愤:“我背负骂名不要紧,皇上的龙体安康,比什么都要紧,能拿这些琐事去烦他吗?不过,别人误解也就罢了,在位各位是我多年信任的同僚,你们若也这么看我,我真是……痛彻心扉!”

    邬思明急了,赶紧声明:“太师为我朝殚精竭虑,谁人不晓,怎么可能误会?谁误会,我邬思明头一个跟他急。不过……不过太师也要保重身子,皇上亲政也不过是个形式,堵那些悠悠之口罢了。”

    其余大臣也纷纷表示,皇上总不露面也不好,外头会有很多猜测,但太师乃国之栋梁,太师的功绩谁也不能抹杀,最好的办法就是皇上偶尔可以露个面,也能为太师消除些不良影响。

    程博简似乎被感动了,说自己这就去宸天宫见皇上,将群臣的心迹明示,适当亲政。

    说得感人肺腑,把好几位老臣说得老泪纵横,今天晚上肯定是睡不好觉了。

    可是众臣一走,程博简的脸立刻就黑了,转向依然坐在一边的迅亲王。刚刚众臣告辞时,迅亲王说自己还有事儿,没跟他们一起走,留在了机枢处。

    见程博简脸色黑成这样,迅亲王笑了:“太师小戏大作了。这些狗屁亲政言论,又不是头一次听到,从栩君满了十四,整整说了四年,理他们作甚。”

    程博简道:“谁能想到,皇上拒不立后,一拒,竟然已经四年。”

    迅亲王挠头

    :“也是奇怪,这小子不立后也就罢了,满后宫一年一年地选佳丽,每晚抬进宸天宫的,怎样抬进去,就怎样抬出来,你说,他不会是……天残吧?”

    程博简叹道:“偏偏先帝只有皇上一个儿子。王爷,您家……”

    大靖朝到靖神宗,就突然转了向。大概是靖显宗太能生儿子,把子孙的份额都给用掉了,到靖神宗,只生了三个儿子,一个早逝,一个继位就是后来的靖宁宗,还有一位,便是眼前的迅亲王。

    这弘晖皇帝,没儿子,没兄弟,要说日后的继位问题,还真要朝迅亲王这边看几眼。

    每回提到这事,迅亲王心中就突突地跳,他儿子多啊,可他哪敢明说。弘晖皇帝龙体再欠佳、某方面本事再不济,人家也才十八岁,谁敢明目张胆地觊觎帝位啊。

    “太师慎言!”迅亲王立刻摆出一脸忠君爱国。

    程博简心中暗笑,脸上却并不显露,还是那么忧国忧民的模样,回到案桌前:“我这里有个本子,是御史参徐瑞的。”

    “参他什么?”迅亲王问。

    “行为不端,纵容家人行凶伤人。”

    迅亲王笑了:“先停他的职,慢慢查呗。”

    程博简正中下怀,却还堆出一脸惋惜:“真是可惜了,徐尚书一向清正廉洁,能力也很强。就是家人约束不好,到底损了官声啊。”

    说着将那本奏折批了,往旁边一扔。徐尚书便被停职了。

    呵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惜,程博简从来不是个君子。程博简报仇,从早到晚。

    44、复出

    庙堂之高, 民间无人识得。江湖之远, 宫廷亦并不在意。

    包枢光的案子在阳湖县余震深远,但对何元菱来说, 她回到顾家塘的那一刻起, 包枢光这个名字就已经从她的人生中重新归档, 归到“完结文档”去了。

    顾家塘的百姓们忙着农事,完全不知道何家丫头出去三天, 干了一件大事。何元菱在家休整了一天,跟奶奶说了自己的打算。

    何奶奶自然喜不自胜。

    她做梦都想着让何元葵寻个好师傅,好好读书,一听是县城最好的先生, 乐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把个何元菱给看呆了。

    “哎哟, 奶奶,您怎么不瘫了?”

    “瘫久了, 也怪累的。你办了这么大事儿,又给小葵寻了这么好的前程,我突然就灵活了。”

    欣喜之余, 何元菱也并没有盲目乐观。何家犯过事, 说起来,何元葵也是犯官之后, 走不了科举的路子,何元菱觉得,有必要跟奶奶敲打敲打, 免得她日后失望。

    “奶奶。小葵先去县城读书,就住周铁匠家里,这个很稳妥。不过咱们也不能觉得,跟个状元师傅,自家就一定也是状元了,小葵十二了,现在才去学堂,毕竟年纪大了些,跟他们那些从小就读书的不好比。咱们就图个读书识字,学些本事,将来也好在县城立足。”

    何奶奶一听就明白她的意思,下床摸到了自己的拐杖。这拐杖是何元葵寻了一根树枝,削磨得光滑了,又去张木那里蹭了油漆,瞧着比有钱人家用的也不差,何奶奶柱着拐杖,看上去挺气派。

    踱着步,何奶奶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小葵走不了科举,我懂的。读书不是为了做官,瞧瞧我们小菱,人家都说女子不要读书,可你爹娘从小教你读书识字,你看了那么多书,现在就能派上用场了对吧?小葵也一样,往后便是做个账房、学个手艺,读书识字的,和大字不识的,必有大大的不同。”

    没想到奶奶这么聪明,何元菱起身扶她,被奶奶嫌弃了:“去去,我健得很,不要扶,自己走得好好的对吧?”

    被嫌弃了,何元菱也还是乐呵得很:“对,奶奶能打死一头野猪。”

    又道:“其实弟

    弟每天跟我出去说书,我就发现了,他脑子灵得很,将来要是做生意,必定是把好手。我就想着多挣些钱,回头和弟弟一同做生意,咱何家也一样能风生水起。”

    祖孙二人愉快地达成共识。就有一点,奶奶特别不放心。

    “回头小葵去学堂,你一个人再出去说书,倒是不妥。”

    这个何元菱也想过:“我现在只在余山镇说,倒是无妨。镇上的人头都熟了,又搭着毛记茶水,由毛老板夫妇照应着,他家两个孩子,毛大和毛二,也都是机灵鬼,我若给些铜钱给他们,就当是雇个帮工,不比小葵差。”

    这便万全了。又想想这孙女儿连包典史这样